小洪沟,中宁县与同心县交界的地方,背靠米钵山,面向清水河,是长山头农场农六农七队老职工曾经生活工作的地方,这里倾注着他们的心血与汗水。自打离开小洪沟,农六农七队的老职工一直把它当作老家来对待,一直惦念着、关注着,惦念的是根,割舍不掉的是情。

小洪沟原属于陈麻子井公社,1978年农场建立后划拨给了农场。这里有丰富的红土地和煤资源,农六农七队老职工在这里开荒种地,生活了数十年。小洪沟曾经是瓷器的重要加工地,这里有元代的瓷窑遗址和残留瓷片,建国后,宁夏在这里建立了第一家瓷器厂。随着时代的发展,小洪沟历经风雨,发生着巨大的转变,成了农场和同心县的香饽饽。2001年,小洪沟被列入同心县饮用水水源地,被保护了起来,逐渐地农场老职工上去看一眼都比较困难。2017年,按照国家和自治区关于土地确权的要求,农场经过多回合洽谈和多方沟通协调,终于将小洪沟12000亩土地的使用权确在了农场的名下,小洪沟又焕发出了生机。2019年,为了实现国有土地增值保值和合理开发使用,农场决定并在小洪沟确权土地、同心县水源地二级涵养区实施了沙棘种植,沙棘具有耐寒、耐旱、耐瘠薄、植株低、冠状大等特性,具有防风固沙、保持水土、改良土壤的特殊作用, 对于农场和同心县来说,这是集生态、经济和社会多方受益的工作,是打基础、立产业、促发展的一件好事。然而,在守土有责、守土尽责的认识上,农场与同心县有关部门未能实现深度融合和有机合作,存在国企职能与政府职能之间的意见分歧,成为农场改革发展道路上的拦路虎。

长山头农场成立于1978年,是自治区属国有企业、宁夏农垦集团的子公司,现有土地面积10.2万亩,其中耕地3.8万亩,林地2万亩,湖泊湿地4.8万亩。在40多年的改革发展过程中,经过资源整合、积极探索、艰苦创业,长山头农场逐步走向了现代化农业企业发展之路。在党中央、自治区党委和农垦集团党委的坚强领导下,长山头农场确立了“三大产业”“四大版块”,即:特色经果林种植与加工、天湖水产养殖、肉牛繁育养殖三大产业和农业技术综合服务版块,带领干部职工凝神聚力、鼓足干劲,朝着产业兴、效益好、职工富、农场美的目标迈进。当前,农场处于转型发展的关键期,产业定型升级的爬坡期,面临着各种困难和挑战,需要各方关注和大力支持。

作为农场干部职工的一员,我深深感受到了农场干部职工的美好期待和团结奋斗意愿,也体会到了公司党委一班人干事创业的决心和勇于担当的精神。在推进小洪沟沙棘种植、推进产业发展的过程中,农场谋定而后动,利用农场干部职工的美好期待和团结奋斗意愿,充分调动干部职工的工作热情,科学调度,合理分配,积极推进小洪沟沙棘种植工作和特色林果种植产业的发展,取得了积极成效。企业要发展,需要科学、需要理念、需要稳定、需要领头羊,领导作风影响和决定企业作风。巧妇难为无米之炊,欲速则不达,有破有立方能形成制度规范。农场坚持稳中求进总基调,紧紧围绕打基础、立产业、聚人心、创效益这一核心,通过定制度立规矩、堵漏洞补短板、中层管理人员竞聘上岗、建立公正公开能上能下的用人机制、树立正确干事用人导向,实现了风清气正和科学发展,带领全体党员干部和职工群众稳步向打赢脱贫攻坚战、建设美丽新农垦、共圆伟大中国梦的宽阔道路坚定前进。

小洪沟的故事还在延续,长山头农场的故事仍在延续。请到农场来做客,请听下回再分解。
供稿:宁夏农垦长山头农场有限公司职工 石纯阳